拼音注音

Huánɡ Shǔ Lánɡ

别名

青蕨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
出处
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
来源

为金星蕨科植物肿足蕨全株。全年可采。

生境分布

生于石灰岩上或砖墙上。分布长江以南各地。

原形态

多年生草本,高20~60米。根状茎长而攒走,密被线状披针形的棕色鳞片。叶近生,草质,两面有密柔毛;叶柄长10~25厘米,稻秆色,基部密被大形红棕色鳞片;叶片卵状五角形,长10~25厘米,宽和长相等,4回羽裂;羽片有柄,基部一对最大;羽轴下侧的小羽片较上侧的为大;末回裂片圆头,全缘或呈波状,裂片上的侧脉单一。孢子囊群大形,生于侧脉中部;囊群盖大,圆肾形或马蹄形,有密柔毛。

性味
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性凉,味苦涩,有小毒。"

功能主治

治痢疾,黄水疮,刀伤出血。

①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清火,拔毒,止血,生肌。治疮毒,刀伤出血。"

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全株,治红白痢。"

复方

①治疮毒:鲜黄鼠狼叶、茎,捣烂包患处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
②治刀伤出血或黄水疮:鲜黄鼠狼根茎上的鳞片,敷患处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
摘录

《中药大辞典》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